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RSS地图
当前位置:主页 > 环保材料 >

制糖业技改糖能联产与清洁生产并举

时间:2017-01-29 08:21 作者: 点击:

但其单一经济(产品),为主的模式难以有效利用甘蔗资源,新产品,巴西的甘蔗乙醇已成为仅次于石油和石油产品的第二位,不仅可以进一步保障食糖原料供应,甘蔗制乙醇的能量是生产乙醇
清洁生产技术:“糖能联产”是发展方向
“国内糖业主要是利用甘蔗或甜菜生产一级白砂糖,但其单一经济(产品)为主的模式难以有效利用甘
蔗资源,采用‘糖能联产’工艺技术,可以生产酒精(即燃料乙醇)。”广西制糖学会理事长、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教授卢家炯表示。“糖能联产”是目前世界糖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在上世纪90年代末,国外糖业已将发展方向定为“基地”和“新产品、新和新化学工业开发原料”产业群。利用“糖能联产”工艺技术,甘蔗制造酒精在巴西已实现工业化20多年,巴西的甘蔗乙醇已成为仅次于石油和石油产品的第二位(超过水电)。

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目前我制糖业的“糖能联产”工艺技术水平相对较低。2008年,广西首条“二步法”生产线才正式在广西东亚扶南糖业投产,以糖料蔗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生物能源产品仍停留在研究阶段,而巴西2005/2006年榨季用糖料蔗生产酒精的占比已过半,达到52%。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国甘蔗亩产仅为4.3吨左右,单产提升空间较大。前不久,有关部门已选育出亩产6—7.5吨的糖能兼用品种,若大面积种植,将大幅提高甘蔗产量,不仅可以进一步保障食糖原料供应,还可以为酒精生产提供保障,而这也对糖能联产工艺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尽管全球处于经济危机的环境当中,但国际糖业组织认为,不断增加的乙醇消费以及来自亚洲和中东地区的白糖需求将帮助糖市需求维持增长。而糖是乙醇加工中生产效率最高和最为环保的给料,甘蔗制乙醇的能量是生产乙醇所需消耗能量的8倍,而玉米乙醇和小麦乙醇的能量分别只有1.5倍和1.2倍。

“十一五”期间,我国重点在广西、广东、云南、海南、福建等南方5省区,加大了糖能兼用甘蔗良种的推广应用力度,加强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鼓励和支持制糖在“糖能联产”工艺技术领域的研发。今年早些时候,广西丰浩酒精有限责任等5家与广西科学院等高校院所签订了5项“糖能联产新技术新工艺产业化示范”科技合作项目,投资金额为6000万元。技术有待突破
在推动“糖能联产”工艺技术的同时,糖业节水减排新工艺也成为轻工技改投资方向。

糖业是COD(工业化学需氧量)的排放大户。在我国糖业最大产区广西,COD的排放总量居全国第一,占广西工业COD排放总量的37.5%%。据广西经委糖业与农产品加工处处长张鲁宾透露,糖业的污染主要是污水排放造成的。目前糖业吨蔗耗水平均为3.8吨,但各指标差异较大,好的企业吨蔗耗水小于1吨,差的企业超过10吨,有的企业甚至没有水循环系统,直接抽取直接排放。

同样,在我国另一个重要糖业产区云南,77家制糖企业也是当地的“排污大户”,糖业技术也一直困扰着云南糖业。去年,国家环保部曾组织调研组前往云南,对制糖业污染减排进行调研。

记者从云南省环保局了解到,国家确定云南“十一五”必须完成减排的约束性指标是:到2010年底,全省COD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4.9%%,由28.5万吨减少到27.1万吨;二氧化硫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4%%,由52.2万吨减少到50.1万吨。但据环保部门数据显示,云南出现了2006年和2007年上半年两项约束性指标不降反升的局面,而造成这一被动局面的主原因是制糖企业COD排放总量过大。记者了解到,2006年云南省制糖企业年COD排放量达6.52万吨,占全省COD排放总量的22%,占工业COD排放总量的61.74%。云南制糖秘书长杨运生表示,云南早从2000年以来就一直在探索一条适合云南制糖处理技术以及制糖企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路子。虽然已有一些积极探索,但与蔗区要求的经济效益好、处理成本低、综合利用高的处理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

面对困惑多年的结构性污染问题,节水减排新工艺的研发和推广对糖业技术产业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

为了方便取水,广西100多家制糖企业几乎都沿江河分布,并将大量污水排入江河。两年前,广西自治区政府要求制糖企业必须限期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否则不能开工生产。这一个措施出台后,把制糖业推向了减排第一线。此后,广西制糖企业都在紧锣密鼓地建设污水处理设施。2007年共有33家糖厂建设的设施投入运行,2008年又有58家糖厂完成了设施的建设。目前,广西制糖企业每天污水生化处理量接近百吨,COD排放量得以大大削减。

环保小常识 | 环保新闻 | 绿色环保 | 生态环保 | 节能环保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by 2014-2017人人环保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1248681749
鲁ICP备11031579号